耳鳴是甚麼?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系列講座-「自律神經失調」←講座已結束,點此觀看現場錄影與病患分享

 

IFOS暈眩


耳鳴是甚麼?

耳鳴不是老人的專利,時下年輕人酷愛隨身聽,放大音量邊聽邊搖,事實上已經出現初期耳鳴現象,卻未驚覺就醫,結果隨著音量逐漸加大,時間也較長,最後可能導致重聽,甚至失聰耳聾。惱人的耳鳴,是否正困擾著您呢?是否因為耳鳴而影響了您的工作進度、睡眠品質及與人溝通不良甚至情緒低落,進而造成精神上的焦慮或憂鬱呢?

耳鳴是指在沒有相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的聽覺感覺。也就是說耳朵聽到外界沒有的聲音,經內耳病變所引發,尤其當身處安靜或密閉場所時,容易發生耳鳴因此耳鳴也被認為是聽覺的錯覺。根據統計的報告,耳鳴患者約佔耳科門診病患的十分之一,僅次於聽力不良的患者。

耳鳴患者所主觀聽見的聲音有多樣。常見類型為,類似純音的持續鳴響,當然也有類似鳥鳴、流水聲等更為複雜的聲響。有人形容聲音像是「打鼓聲、嗡嗡、嘰嘰、蟬叫」等不同聲響,若耳鳴時間一久、時間長且日夜都聽到,則往往令人不堪其擾。嚴重的耳鳴可以妨礙正常的聽覺。耳鳴和各種聽覺障礙,例如感覺神經性耳聾時常伴隨出現。一般患者在耳鳴初期,都會不在意,但往往等到耳鳴症狀越來越嚴重,進而影響睡眠、聽力時,才前來就醫,從聽力檢查可發現是神經性、高音階重聽,若不及時治療甚至可能會耳聾殘障。

耳鳴的神經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與聽覺通路某一部分的異常變化有關。內耳是由蝸牛體與半規管所構成,蝸牛體主司聽覺,半規管則是由三個不同方向相互垂直的管狀器官所構造,當病變發生影響其功能時,則會產生頭暈目眩的症狀,嚴重時會嘔吐,身體失去平衡,甚至無法起床。內耳中風除少部份因外傷或長期噪音傷害所致,絕大部份是因內耳循環不良,使其神經萎縮而產生,重聽是其主要病癥與後遺症。目前醫生和生理學家正在耳蝸、聽覺腦幹、聽覺皮層等不同部位尋找可能引起耳鳴的神經變化。現已知道,與聽力喪失相關的耳鳴並不產生在耳蝸或聽神經而已,因為在很多此類病人施行聽神經切斷術,並不能緩解耳鳴,反倒可能加重病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拉菲爾醫學研究團隊於2017IFOS世界醫學會,發表相應神經調節療法治療暈眩的有效病例論文
了解更多請點

 

 

 

 

 請確定email電子信箱是否正確, 以免專人回覆時無法收到。 隱私權保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