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眩暈
相應神經調節療法系列講座-「自律神經失調」←講座已結束,點此觀看現場錄影與病患分享
什麼是眩暈
很多人經常覺得頭暈,由於現代人壓力大、平均壽命增加,頭暈是愈來愈常見現代人的文明病。一般所謂的頭暈 (dizziness) 是指昏昏沈沈、頭部脹脹、頭重腳輕、眼前發黑、快暈倒、身體漂浮等感覺,以疲倦或心理(例如焦慮、精神壓力)、腦部缺氧或血液循環(例如低血壓)的原因居多。真正的「眩暈」(vertigo) 指的是看四周的東西在旋轉的感覺,以內耳半規管的問題最常見。眩暈症的症狀很可怕,會天旋地轉,無法站穩或走路、也伴隨著噁心、嘔吐,病人會以為自己得了腦瘤或是中風等不治之症。眩暈症的正確診斷並不容易,主要是靠耳鼻喉專科醫師的詳細問診及檢查。大部份的眩暈症,並不是大腦的問題,而是內耳的問題。雖然不會造成生命的危險,不過眩暈的發作是相當痛苦的,有過經驗的患者常說眩暈發作的時候真有不如歸去的感覺。
平時我們可以自由自在的行動而無困難,例如走路、跳躍、騎單車等,除了要有健全的四肢外,尚須要有協調肢體動作的功能。這個協調工作就是由前庭小腦系統、視覺系統及本體感受系統三大平衡系統來統合。如果這三大平衡系統有一個發生障礙,則可以勉強由剩下的兩個正常功能的系統來維持平衡。但是如果三者之中有兩個發生障礙,則患者根本就是無法維持身體之平衡,沒有辦法行動。身體平衡失調是一回事,眩暈又是另一回事。平衡失調不一定會伴有眩暈,但有眩暈的人卻常常會有平衡上的問題。這三大系統中,會產生眩暈的就是前庭系統的障礙,也就是眩暈症。
內耳位在耳朵之最深處,為顳骨包圍著。內耳分成兩個部份:一個叫做耳蝸是聽覺器官,另一個叫做前庭是平衡器官。因此內耳又叫做平衡聽覺器官。支配它的神經叫做平衡聽覺神經是為第八對腦神經。在解剖學上,兩者都浸泡在共通的內外淋巴液之中,因此在臨床症狀上就產生一些複雜的關係。換句話說,平衡障礙可能會導致聽覺症狀,例如耳鳴、聽力障礙等症狀。
前庭平衡器可分成兩個部份:一部份是左右耳對稱,主控制旋轉平衡的三半規管。三個半規管相互垂直,所以任憑你的身體或頭部處於任何姿態,三半規管都可以管得到三度空間無任何死角。因此,可以維持任何姿勢的平衡。另一部份是橢圓囊和球狀囊,它是控制直線性平衡的,包括地心引力。
內淋巴液因身體之運動而產生的流動刺激其中之感覺細胞發生電波。靜止時,左右兩邊前庭平衡器會各發出方向相反強度相等的訊號給大腦,因為方向相反強度相等不偏不倚,是平衡狀態。當身體或頭部變位,則兩邊會發出不等的電波讓大腦去詮釋身體和周遭環境相對位置的關係。相反的,如果有一邊前庭平衡器發生障礙,則縱使身體或頭部為靜止狀態,但是左右發出的訊號不相等,大腦知道了以後就會提出矯正的命令,以致改變身體的姿勢及視覺定位來因應兩邊不等的訊號。於是身體就會不自主的傾斜到一邊去,而眼球也會隨之振顫,這就是失衡及眼振。所以平衡障礙是前庭障礙的肢體表現而已。
在前庭向大腦傳電波送時路途中,在腦幹某一個地方有神經原的交換,類似繼電器一樣,在這裡叫做前庭核。前庭核與迷走神經核相鄰,前庭核電位的變化常會影響到迷走神經核,引發迷走神經之興奮。因此也會產生噁心、嘔吐、盜冷汗之迷走神經的症狀。